巨大血小板病(参考内科学)
巨大血小板病是怎么回事?
巨大血小板病的主要病因
巨大血小板病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,其特征是血小板体积异常增大,功能异常。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获得性因素两大类。
1. 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
这类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,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。常见的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包括:
Bernard-Soulier综合征:由于GP1BA、GP1BB或GP9基因突变,导致血小板膜糖蛋白Ib-IX-V复合物缺陷,影响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粘附。
MYH9相关疾病:MYH9基因突变导致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异常,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。
灰色血小板综合征:由于NBEAL2基因突变,导致血小板α颗粒缺乏,影响血小板的功能。
2. 获得性巨大血小板病
这类疾病通常由后天因素引起,如: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:骨髓造血功能异常,导致血小板生成异常。
白血病:恶性血液病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。
化疗或放疗:治疗癌症的药物或放射线可能损伤骨髓,影响血小板的生成。
自身免疫性疾病:如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,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。
感染:某些病毒感染(如HIV、HCV)可能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。
3. 其他少见病因
药物:某些药物(如噻嗪类利尿剂、酒精)可能引起血小板体积增大。
脾切除术后:脾脏是血小板的主要破坏场所,脾切除后血小板数量可能增加,体积也可能增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