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(参考内科学)
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是怎么回事?
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的病因
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功能异常,影响止血过程。以下是其主要病因:
1. 药物因素
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:如阿司匹林,通过抑制环氧化酶(COX)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,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。
抗血小板药物:如氯吡格雷、替格瑞洛,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活化。
抗生素:如β-内酰胺类抗生素,可能通过结合血小板膜受体影响其功能。
抗抑郁药:如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,可能影响血小板内5-羟色胺的储存。
2. 疾病因素
尿毒症:肾功能不全时,尿毒症毒素积累可干扰血小板功能。
肝病:肝硬化等肝病患者由于合成功能下降,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。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: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小板质量下降。
自身免疫性疾病:如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,可能产生抗血小板抗体。
3. 其他因素
体外循环:心脏手术中使用体外循环机可能机械性损伤血小板。
输血: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及功能异常。
营养缺乏: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,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及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