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(艾滋病视网膜病变)
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回事?
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的病因
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IDS)视网膜病变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引起,导致免疫系统严重受损,从而引发眼部并发症。其病因主要与机会性感染和HIV直接作用相关。
1. 机会性感染
由于HIV感染导致CD4+ T细胞计数下降,患者免疫力低下,易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,影响视网膜:
(1)巨细胞病毒(CMV)视网膜炎
CMV是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视网膜病变原因,尤其在CD4+计数低于50个/μL时。
病毒直接感染视网膜细胞,引起炎症、坏死和出血,可能导致视力丧失。
(2)其他病毒感染
如单纯疱疹病毒(HSV)、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等,也可导致视网膜病变。
(3)真菌和细菌感染
例如弓形虫病、念珠菌病或结核病,可能通过血行传播感染视网膜。
2. HIV直接作用
HIV病毒本身可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:
HIV感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,引发微血管渗漏、出血和棉绒斑形成。
这种非感染性病变常见于CD4+计数较高的患者,表现为无症状的视网膜异常。
3. 免疫介导的炎症
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,攻击视网膜组织,但较为少见。
4. 其他因素
抗逆转录病毒治疗(ART)副作用:某些药物可能引起眼部毒性,但通常不是主要病因。
共感染:如与丙型肝炎病毒(HCV)共感染,可能加重眼部病变。
晚期AIDS:随着疾病进展,全身性并发症增加视网膜病变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