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疸(高胆红素血症)
黄疸如何鉴别诊断?
黄疸的诊断方法
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,表现为皮肤、黏膜和巩膜黄染。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影像学检查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初步评估
1. 病史采集
发病时间:急性或慢性。
伴随症状:发热、腹痛、瘙痒、尿色加深、粪便颜色变浅等。
既往史:肝炎、胆道疾病、溶血性疾病、药物使用史等。
2. 体格检查
皮肤和巩膜黄染。
肝脾肿大。
腹水。
二、实验室检查
1. 胆红素测定
总胆红素(TBIL):升高。
直接胆红素(DBIL):升高提示梗阻性或肝细胞性黄疸。
间接胆红素(IBIL):升高提示溶血性或Gilbert综合征。
2. 肝功能检查
ALT、AST: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。
ALP、GGT:升高提示胆汁淤积。
3. 其他检查
血常规:贫血提示溶血。
尿常规:尿胆原、尿胆红素。
肝炎病毒标志物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
1. 腹部超声
胆道梗阻:胆管扩张、结石、肿瘤等。
肝脏病变:肝硬化、肿瘤等。
2. CT/MRI
进一步评估胆道和肝脏病变。
3. ERCP/MRCP
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四、诊断流程总结
确定黄疸的存在(临床表现+胆红素升高)。
区分黄疸类型(溶血性、肝细胞性、梗阻性)。
明确病因(实验室+影像学检查)。
关键点
🔹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。
🔹 梗阻性黄疸需及时解除梗阻。
🔹 肝细胞性黄疸需治疗原发病。
建议: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