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斑囊样水肿(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)
黄斑囊样水肿如何鉴别诊断?
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方法
黄斑囊样水肿(CME)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,必要时进行 荧光素血管造影(金标准)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初步筛查(高危人群)
1. 高危人群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常见原因)
视网膜静脉阻塞
眼部手术后(如白内障手术)
葡萄膜炎
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
2. 常见症状
视力模糊或下降
视物变形(直线变弯)
中心暗点
二、眼科检查
1. 视力检查
最佳矫正视力可能下降。
2. 裂隙灯检查
可观察黄斑区水肿、囊样改变。
3. 眼底检查
黄斑区可见蜂窝状或花瓣样外观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
1.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
典型表现:黄斑区囊样低反射腔隙,视网膜增厚。
优点:无创、高分辨率,可量化水肿程度。
2. 荧光素血管造影(FA)
典型表现:晚期黄斑区荧光素渗漏,呈花瓣样或蜂窝状积存。
优点:金标准,可评估渗漏来源和严重程度。
缺点:有创,可能引起过敏反应。
3. 其他检查
吲哚菁绿血管造影(ICGA):用于疑难病例。
微视野检查:评估功能损害。
四、鉴别诊断
疾病 | 主要特征 | 鉴别点 |
---|---|---|
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| 硬性渗出,微动脉瘤 | FA显示点状渗漏 |
视网膜静脉阻塞性水肿 | 出血,棉绒斑 | FA显示阻塞区域 |
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| 玻璃膜疣,新生血管 | OCT显示不同形态 |
五、诊断流程总结
症状和病史评估(如糖尿病、手术史)。
基础眼科检查(视力、裂隙灯、眼底)。
OCT检查(首选无创方法)。
FA检查(确诊和评估严重程度)。
关键点
🔹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视力预后。
🔹 OCT 是常规筛查工具,FA 用于确认和指导治疗。
🔹 治疗包括抗VEGF药物、激光光凝、皮质类固醇等。
建议:高危人群应 定期眼科检查,及时发现和处理CM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