梗阻性肾病(阻塞性尿路病,肾内梗阻)
梗阻性肾病如何鉴别诊断?
梗阻性肾病的诊断方法
梗阻性肾病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、实验室检查,以确定梗阻的原因、部位和程度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临床表现
1. 症状
疼痛:腰部或腹部疼痛,可能为钝痛或绞痛。
尿量变化:少尿、无尿或多尿。
尿路感染症状:如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。
其他: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。
2. 体征
肾区叩击痛。
腹部肿块(如肾积水导致的肾脏肿大)。
二、实验室检查
1. 尿液检查
尿常规:可能出现血尿、蛋白尿、白细胞尿。
尿培养:如有感染,可明确病原体。
2. 血液检查
肾功能检查:血肌酐、尿素氮可能升高。
电解质:可能出现高钾血症、代谢性酸中毒等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
1. 超声检查
优点:无创、经济,适合筛查。
表现:肾盂扩张、输尿管扩张等。
2. CT/MRI
CT:可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,如结石、肿瘤等。
MRI:对软组织分辨率高,适合孕妇和儿童。
3. 静脉尿路造影(IVU)
可显示尿路的解剖结构和梗阻部位。
四、其他检查
1. 逆行尿路造影
用于IVU不显影或禁忌的情况。
2. 肾图
评估肾功能和尿路通畅情况。
五、诊断流程总结
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。
进行尿液和血液检查。
影像学检查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。
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。
关键点
🔹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损害。
🔹 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的关键。
🔹 病因治疗 是根本,如解除梗阻、控制感染等。
建议: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,进行详细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