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(参考内科学)
骨质疏松症怎样治疗?
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
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是减缓骨量流失、增加骨密度、预防骨折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、生活方式调整和预防措施。
一、药物治疗
1. 抗骨吸收药物
双膦酸盐类(如阿仑膦酸钠、利塞膦酸钠):常用药物,可减缓骨量流失。
雌激素受体调节剂(如雷洛昔芬):适用于绝经后妇女,减少骨折风险。
降钙素:用于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。
2. 促骨形成药物
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(如特立帕肽):适用于高风险骨折患者,促进新骨形成。
3. 其他药物
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:基础治疗,确保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。
生物制剂(如地诺单抗):用于特定情况,抑制骨吸收。
二、生活方式调整
1. 营养
高钙饮食:牛奶、奶酪、绿叶蔬菜等。
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:鱼类、蛋黄、强化食品等。
2. 运动
负重运动(如步行、慢跑):增强骨骼。
肌肉强化运动(如举重):改善平衡和姿势,减少跌倒风险。
3. 避免不良习惯
戒烟:吸烟加速骨量流失。
限制酒精和咖啡因:过量摄入影响钙吸收。
三、预防措施
预防跌倒:家中安装扶手、使用防滑垫,穿合适的鞋子。
定期骨密度检查: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