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 > 查疾病 > 骨质疏松症 > 诊断

骨质疏松症(参考内科学)

骨质疏松症如何鉴别诊断?

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

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骨密度检测、实验室检查,以及 骨折风险评估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

一、高危人群筛查

1. 高危人群

  • 年龄≥50岁,尤其是女性(绝经后)

  •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

  •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

  • 低体重(BMI≤19)

  • 吸烟、过量饮酒

  • 缺乏运动

2. 常见症状

  • 无明显症状(早期)

  • 腰背痛(椎体压缩性骨折)

  • 身高变矮、驼背

  • 轻微外力下骨折(腕部、髋部、椎体)


二、骨密度检测(金标准)

1.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(DXA)

  • 测量部位:腰椎、髋部

  • T值判定标准

    • T值≥-1.0:正常

    • -2.5<T值<-1.0:骨量减少

    • T值≤-2.5:骨质疏松

2. 其他检查(辅助诊断)

  • 定量CT(QCT):三维骨密度测量,更敏感

  • 超声骨密度:筛查用,准确性较低


三、实验室检查

1. 血钙、磷、碱性磷酸酶(ALP)

  • 一般正常(与继发性骨质疏松鉴别)

2. 骨代谢标志物

  • 骨形成标志物:骨钙素(OC)、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(PINP)

  • 骨吸收标志物:β-胶原降解产物(β-CTX)、尿NTX

3. 其他检查(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)

  • 甲状腺功能(TSH、FT4)

  • 性激素水平(雌激素、睾酮)

  • 25-羟维生素D


四、骨折风险评估(FRAX工具)

  • 评估10年内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

  • 结合年龄、性别、BMI、骨折史、父母髋部骨折史等


五、诊断标准

诊断依据标准
骨质疏松DXA T值≤-2.5,或脆性骨折(无论骨密度)
骨量减少DXA -2.5<T值<-1.0
严重骨质疏松T值≤-2.5+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

六、诊断流程总结

  1. 高危人群筛查(DXA骨密度)。

  2. 评估骨折风险(FRAX工具)。

  3. 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(实验室检查)。

  4. 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


关键点

🔹 早期诊断预防骨折,尤其是髋部骨折(致死率高)。
🔹 骨密度检测是金标准,但需结合临床评估。
🔹 继发性骨质疏松 需积极治疗原发病。

建议: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应 定期骨密度检查,预防骨质疏松!

推荐大夫

更多医生 >>

擅长:肩关节疾病,骨质疏松骨折,腰背痛,骨关节痛。

擅长:膝髋关节疾病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: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、膝关节畸形(膝内...

擅长:膝、肩、踝等骨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,膝关节保膝治疗,单髁置换,膝、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