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(参考内科学)
骨质疏松症应该做哪些检查?
骨质疏松症的检查项目全解析
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评估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,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:
一、基础筛查项目
骨密度检查(BMD)
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(DXA):金标准
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(QCT):适用于脊柱评估
超声骨密度:适用于筛查
实验室检查
血钙、血磷、碱性磷酸酶(ALP)
25-羟基维生素D
甲状旁腺激素(PTH)
骨转换标志物:如β-CTX、PINP
二、影像学检查
X线检查
脊柱侧位片:评估椎体骨折
其他部位:如髋部、腕部
MRI检查
评估骨髓水肿和微骨折
三、进阶检查
骨活检
适应证:不明原因的骨质疏松、治疗无效病例
四、检查注意事项
空腹要求:
部分血液检查需空腹
检查前准备:
避免穿戴金属物品
告知医生近期钡餐检查史
随访建议:
高风险人群:1-2年复查骨密度
治疗中患者:定期监测骨转换标志物
重点提示:对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,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。
临床价值:
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
骨转换标志物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
建议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结果,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