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髓病性贫血(骨髓浸润性贫血)
骨髓病性贫血是怎么回事?
骨髓病性贫血的主要病因
骨髓病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类贫血,其病因多样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1. 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
再生障碍性贫血(AA):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,导致全血细胞减少。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: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,表现为无效造血和血细胞减少。
2. 骨髓浸润性疾病
白血病:恶性克隆性增殖的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,抑制正常造血。
多发性骨髓瘤(MM):浆细胞恶性增殖,侵犯骨髓,影响正常造血。
淋巴瘤:淋巴瘤细胞浸润骨髓,导致造血功能受损。
转移癌: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髓,破坏造血微环境。
3. 骨髓纤维化
原发性骨髓纤维化(PMF):骨髓纤维组织增生,替代正常造血组织,导致贫血。
继发性骨髓纤维化:由其他疾病(如MDS、MM等)引起的骨髓纤维化。
4. 感染和炎症
慢性感染(如结核、HIV等):炎症因子抑制骨髓造血。
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系统性红斑狼疮):免疫异常影响骨髓造血功能。
5. 药物和毒物
化疗药物: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,导致贫血。
苯及其衍生物:长期接触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。
放射线:辐射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。
6. 其他原因
营养缺乏(如维生素B12、叶酸缺乏):影响DNA合成,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。
肾功能不全: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减少,影响红细胞生成。
内分泌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):影响造血功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