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参考内科学)
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回事?
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
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ITP)是一种由于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,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/或生成减少的疾病。其主要病因包括:
1. 病毒感染
常见病毒:如EB病毒、巨细胞病毒(CMV)、风疹病毒、麻疹病毒、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等。
病毒感染后,免疫系统产生抗血小板抗体,导致血小板被破坏。
2. 细菌感染
常见细菌:如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)、链球菌、葡萄球菌等。
细菌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导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。
3. 寄生虫感染
常见寄生虫:如疟原虫、弓形虫等。
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脾脏功能亢进,增加血小板的破坏。
4. 其他感染因素
真菌感染:如念珠菌、曲霉等。
立克次体感染:如斑疹伤寒等。
5. 免疫机制
感染后,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将血小板识别为外来病原体,导致血小板被破坏。
某些感染可能抑制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