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炎链球菌败血症(肺炎链球菌败血病)
肺炎链球菌败血症如何鉴别诊断?
肺炎链球菌败血症的诊断方法
肺炎链球菌败血症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影像学检查,以及 血液培养(金标准)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临床表现
1. 常见症状
高热(体温>38.5℃)
寒战
呼吸急促
心动过速
意识模糊(尤其在老年人中)
2. 其他症状
皮肤瘀点或瘀斑
关节疼痛
腹痛
二、实验室检查
1. 血液检查
白细胞计数:通常升高(>12×10⁹/L),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。
C-反应蛋白(CRP)和 降钙素原(PCT):显著升高。
血小板计数:可能减少。
2. 血液培养
是诊断的金标准,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。
通常需要2-3套血培养(每套包括需氧和厌氧瓶)。
3. 其他检查
尿抗原检测:肺炎链球菌尿抗原阳性有助于快速诊断。
痰培养:如果患者有咳痰,可辅助诊断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
1. 胸部X线
可能显示肺炎表现,如肺叶实变。
2. 其他影像学检查
根据临床表现,可能需要 腹部超声 或 CT 以排除其他感染源。
四、诊断标准
1. 确诊标准
血液培养阳性 + 临床表现符合败血症。
2. 疑似诊断
临床表现高度怀疑 + 实验室检查支持(如白细胞升高、CRP升高)。
五、治疗原则
1. 抗生素治疗
早期、广谱抗生素,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。
2. 支持治疗
液体复苏、氧疗、必要时血管活性药物。
关键点
🔹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。
🔹 血液培养 是确诊的金标准,应在抗生素使用前完成。
🔹 肺炎链球菌败血症 可能迅速进展为脓毒性休克,需密切监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