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(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)
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是怎么回事?
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的主要病因
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是一种由非典型分枝杆菌(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,NTM)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,主要影响巩膜。其病因主要与细菌感染和宿主因素相关。
1. 细菌感染
主要病原体:非典型分枝杆菌,如鸟分枝杆菌复合群(MAC)、堪萨斯分枝杆菌、偶发分枝杆菌等。
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,如水、土壤、灰尘中,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传播。
眼部感染通常由外伤、手术或眼部操作(如角膜移植、眼内注射)引入细菌。
2. 宿主因素
某些个体更容易感染非典型分枝杆菌,常见风险因素包括:
(1)免疫抑制状态
HIV/AIDS: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感染风险,尤其是CD4计数低时。
器官移植: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力。
自身免疫疾病治疗:如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调节药物。
(2)眼部创伤或手术
眼部外伤、手术(如白内障手术)或侵入性操作可破坏眼部屏障,允许细菌入侵。
(3)慢性眼部疾病
如干眼症、慢性结膜炎,可能增加感染易感性。
(4)环境暴露
频繁接触污染的水源或土壤,例如在农业或 healthcare 设置中。
3. 其他因素
延迟诊断:非典型分枝杆菌生长缓慢,易被误诊,导致病情进展。
抗生素滥用: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促进耐药菌株的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