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性心动过缓(窦性心律失常)
窦性心动过缓如何鉴别诊断?
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方法
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心电图检查、动态心电图监测,必要时进行 心脏电生理检查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临床表现
1. 症状
乏力、头晕
晕厥或接近晕厥
心悸
运动耐量下降
2. 体征
心率低于60次/分钟
心律规则
二、心电图检查
1. 标准心电图
心率:低于60次/分钟
P波:形态正常,表明冲动起源于窦房结
PR间期:正常(0.12-0.20秒)
QRS波:形态正常
2. 动态心电图监测(Holter监测)
用于评估心率变异性及是否有间歇性心动过缓
可记录到症状与心率的关系
三、心脏电生理检查(必要时)
1. 适用情况
怀疑窦房结功能障碍
心电图或Holter监测结果不明确
2. 检查内容
评估窦房结恢复时间(SNRT)和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(CSNRT)
评估窦房传导时间(SACT)
四、鉴别诊断
疾病 | 主要特征 |
---|---|
房室传导阻滞 | PR间期延长或P波后无QRS波 |
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| 窦性停搏、窦房传导阻滞 |
药物引起的心动过缓 | 有使用β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史 |
五、诊断流程总结
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:了解症状和体征
标准心电图检查:确认窦性心动过缓
动态心电图监测:评估心率变异性及症状与心率的关系
心脏电生理检查:必要时进行,评估窦房结功能
关键点
🔹 窦性心动过缓 可以是生理性的,如运动员的正常表现
🔹 症状性心动过缓 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
🔹 动态心电图监测 是诊断的重要工具,尤其对于间歇性症状
建议:对于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,通常无需治疗;有症状者需进一步评估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