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(参考外科学)
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如何鉴别诊断?
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的诊断方法
胆道蛔虫病和肝蛔虫病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、实验室检测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临床表现
1. 胆道蛔虫病
突发性右上腹绞痛,可向右肩背部放射。
恶心、呕吐,可能吐出蛔虫。
黄疸(少见,如出现提示胆道梗阻)。
2. 肝蛔虫病
右上腹持续性疼痛。
发热、寒战(提示感染或脓肿形成)。
肝肿大、压痛。
二、实验室检查
1. 血液检查
白细胞计数↑(尤其嗜酸性粒细胞比例↑)。
肝功能异常(ALT、AST轻度升高,胆红素可能升高)。
2. 粪便检查
蛔虫卵检测(但胆道蛔虫病可能阴性)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
1. 腹部超声
胆道蛔虫病:胆总管内可见平行强回声带(蛔虫体)。
肝蛔虫病:肝内不规则低回声区(脓肿或坏死灶)。
2. CT/MRI
更清晰地显示蛔虫位置及并发症(如脓肿、胆道扩张)。
3. ERCP(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)
直接观察胆道内蛔虫,并可同时取虫治疗。
四、诊断要点总结
典型临床表现(腹痛、呕吐蛔虫等)。
影像学发现蛔虫(超声、CT等)。
实验室支持(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、粪便虫卵等)。
关键点
🔹 胆道蛔虫病 以剧烈绞痛为特征,超声是首选检查。
🔹 肝蛔虫病 较少见,多伴感染征象,需影像学确认肝内病变。
🔹 ERCP 兼具诊断和治疗价值,尤其适用于胆道蛔虫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