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(蛋白丧失性胃肠病,蛋白漏出性胃肠病,渗出性胃肠病)
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?
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的诊断方法
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影像学检查,必要时进行 内镜检查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临床表现
1. 主要症状
水肿(尤其是下肢水肿)
乏力、体重下降
腹泻(可能伴有脂肪泻)
2. 其他症状
腹水
营养不良表现(如肌肉萎缩)
二、实验室检查
1. 血液检查
血清白蛋白降低(主要指标)
总蛋白降低
免疫球蛋白可能降低
2. 尿液检查
尿蛋白通常正常(与肾病综合征鉴别)
3. 粪便检查
α1-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增高(特异性指标)
三、影像学检查
1. 腹部超声/CT
评估肠道壁厚度、腹水等
2. 淋巴管造影
用于诊断淋巴管扩张症
四、内镜检查
1. 胃镜/肠镜
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病变
可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因
五、诊断流程总结
怀疑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(临床表现+低白蛋白血症)
排除其他原因(如肾病综合征、肝硬化)
进行特异性检查(如α1-抗胰蛋白酶清除率)
明确病因(内镜、影像学等)
关键点
🔹 血清白蛋白降低 是诊断的核心指标。
🔹 α1-抗胰蛋白酶清除率 是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。
🔹 内镜检查 对于明确病因至关重要。
建议:对于不明原因的低白蛋白血症患者,应考虑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的可能性,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