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道蛔虫(参考内科学)
肠道蛔虫是怎么回事?
肠道蛔虫的病因
肠道蛔虫病是由蛔虫(Ascaris lumbricoides)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。蛔虫是一种线虫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。
主要病因和传播途径
1. 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
蛔虫卵随感染者粪便排出体外,污染土壤、水源或食物。
生食被污染的蔬菜、水果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是常见感染途径。
2. 不良卫生习惯
不洗手直接进食,尤其是在接触了被污染的土壤或物品后。
儿童因卫生意识不强,更容易通过玩土后不洗手而感染。
3. 环境卫生条件差
缺乏厕所或厕所卫生条件差,导致粪便直接暴露在环境中,增加蛔虫卵的传播机会。
在粪便用作肥料的地方,蛔虫卵更容易污染农作物。
蛔虫的生活史
蛔虫的感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
摄入虫卵:人通过口腔摄入含有蛔虫卵的食物或水。
幼虫孵化:虫卵在小肠内孵化,释放幼虫。
幼虫迁移:幼虫穿过肠壁,进入血液循环,经肝脏、心脏到达肺部。
肺部发育:幼虫在肺内发育后,经气管上行至咽喉,被吞咽回小肠。
成虫寄生:幼虫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,开始产卵,完成生活史。
易感人群
儿童:由于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和卫生习惯较差,儿童是蛔虫感染的高危人群。
农村地区居民: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,蛔虫感染率较高。
免疫力低下者:如HIV感染者,更容易发生严重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