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酮酸激酶缺乏症(参考内科学)
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应该做哪些检查?
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检查项目全解析
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,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:
一、基础筛查项目
血液学检查
全血细胞计数(CBC):显示贫血、网织红细胞增多
外周血涂片:可见球形红细胞、棘形红细胞
血红蛋白电泳:排除其他血红蛋白病
生化检查
血清胆红素:间接胆红素升高
乳酸脱氢酶(LDH):升高
结合珠蛋白:降低或缺失
二、特异性检查
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
金标准: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显著降低
需与正常对照比较
分子遗传学检查
PKLR基因突变分析:确诊手段
可进行家系分析
三、辅助检查
骨髓检查
显示红系增生明显活跃
排除其他造血系统疾病
影像学检查
腹部超声:评估脾脏大小(可能脾肿大)
必要时进行MRI检查
四、检查注意事项
标本要求:
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需新鲜抗凝血
避免标本溶血
检查前准备:
避免近期输血(可能影响结果)
告知近期用药史
重点提示:
新生儿筛查中可通过检测PK活性进行早期诊断
对于不明原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,应考虑本病
临床价值:
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结合基因检测可确诊
早期诊断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和随访方案
建议由血液专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结果,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