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发症白内障(并发性内障)
并发症白内障如何鉴别诊断?
并发症白内障的诊断方法
白内障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、眼科检查、影像学评估,必要时进行 裂隙灯检查(金标准)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:
一、初步筛查(高危人群)
1. 高危人群
糖尿病(长期高血糖导致代谢异常)
眼部外伤或手术史
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
紫外线暴露过多
年龄相关(老年人常见)
遗传因素
2. 常见症状
视力模糊或下降
眩光或光晕
颜色感知改变
复视
二、眼科检查
1. 视力测试
Snellen chart:评估视力敏锐度。
对比敏感度测试:评估在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。
2. 裂隙灯检查(金标准)
直接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、位置和类型。
评估白内障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。
3. 眼底检查
排除其他眼部疾病,如视网膜病变。
三、影像学检查
1. 眼部B超
用于评估晶状体后部或复杂病例。
2.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
高分辨率成像,辅助诊断。
四、分型诊断
类型 | 主要病因 | 诊断要点 |
---|---|---|
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| 老化 | 渐进性视力下降,晶状体核性或皮质性混浊 |
糖尿病性白内障 | 高血糖 | 快速进展,常双侧,血糖控制后可能改善 |
外伤性白内障 | 眼部损伤 | 有外伤史,混浊可能局部 |
药物性白内障 | 长期用药(如类固醇) | 用药史,停药后可能逆转 |
五、诊断流程总结
症状评估和高危因素筛查。
全面眼科检查(包括视力测试和裂隙灯检查)。
排除其他眼部疾病。
必要时影像学辅助。
关键点
🔹 早期诊断可预防视力丧失,定期眼科检查重要。
🔹 裂隙灯检查 是确诊的关键工具。
🔹 治疗以手术为主,但需根据病因管理。
建议:高危人群应 每年进行眼科检查,及时发现和处理白内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