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血性休克如何诊断?需要做哪些检查?
发布时间:2025-07-05
失血性休克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,部分复杂病例还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。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步骤和检查方法:
临床诊断(初步判断)
典型症状
早期表现:皮肤苍白、冷汗、心率加快、呼吸急促。
中期表现:血压下降、尿量减少、意识模糊。
晚期表现:昏迷、无尿、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体格检查
视诊:皮肤黏膜苍白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。
触诊:四肢湿冷、脉搏细弱。
听诊:心音低钝、呼吸音减弱。
危急情况识别
严重失血:需立即处理,表现为低血压、心率>120次/分、意识丧失等。
实验室检查(确诊关键)
血常规
表现:血红蛋白(Hb)和红细胞压积(Hct)下降。
动态监测:Hb和Hct的变化趋势比单次值更有意义。
凝血功能
表现:凝血酶原时间(PT)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延长。
意义:评估凝血功能障碍,指导输血治疗。
血气分析
表现:代谢性酸中毒(pH↓、BE负值增大)、乳酸升高。
意义:评估组织缺氧程度。
影像学检查(查找出血部位)
超声
优势:快速、无创,可用于床旁检查。
适用情况:腹腔内出血(如脾破裂、肝破裂)。
CT
优势:高分辨率,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。
适用情况:复杂创伤、疑似血管损伤。
血管造影
优势:可同时进行介入止血治疗。
适用情况:活动性出血、血管性病变。
其他辅助检查(根据病因需要)
心电图(ECG)
鉴别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。
内镜检查
查找消化道出血部位(如胃镜、肠镜)。
鉴别诊断(排除类似疾病)
疾病 | 鉴别要点 |
---|---|
心源性休克 | ECG异常、心肌酶升高,无出血表现。 |
感染性休克 | 发热、白细胞升高,血培养阳性。 |
过敏性休克 | 皮疹、瘙痒,有过敏原接触史。 |
诊断流程示例
疑似失血性休克(苍白、冷汗、低血压)→ 体格检查(评估出血量)→ 实验室检查(血常规、凝血功能)。
明确出血部位 → 影像学检查(超声、CT或血管造影)。
危重患者 → 立即复苏,同时查找出血原因。
注意事项
失血性休克是急症,必须立即处理!
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。
通过上述检查,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%以上。及时明确诊断有助于针对性治疗,减少并发症(如多器官功能衰竭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