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?它是如何发生的?
发布时间:2025-07-05
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定义与发生机制
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(MEN2)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,属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一种,主要特征是患者体内多个内分泌腺体发生肿瘤或增生。MEN2分为MEN2A和MEN2B两个亚型,以及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(FMTC)。
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如何发生的?
MEN2的发生与RET原癌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,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。RET基因的突变导致其编码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,进而促进细胞异常增殖和肿瘤形成。
1. MEN2A(占MEN2的75%)
常见表现:甲状腺髓样癌(MTC)、嗜铬细胞瘤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。
突变位点:主要位于RET基因的第10、11外显子。
2. MEN2B(占MEN2的5%)
常见表现:甲状腺髓样癌(MTC)、嗜铬细胞瘤、黏膜神经瘤、马凡样体型。
突变位点:主要位于RET基因的第16外显子(M918T突变)。
3. 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(FMTC)
常见表现:仅有甲状腺髓样癌,无其他内分泌肿瘤。
突变位点:与MEN2A类似,但外显率较低。
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典型症状
甲状腺髓样癌(MTC):颈部肿块、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。
嗜铬细胞瘤:阵发性高血压、头痛、心悸、出汗。
甲状旁腺功能亢进:高钙血症、肾结石、骨质疏松。
MEN2B特有表现:黏膜神经瘤(唇、舌、眼睑)、肠道神经节瘤病(便秘或腹泻)、马凡样体型(瘦高、关节松弛)。
诊断方法
基因检测:检测RET基因突变是确诊的金标准。
生化检查:血清降钙素(MTC)、24小时尿儿茶酚胺(嗜铬细胞瘤)、血钙和PTH(甲状旁腺功能亢进)。
影像学检查:颈部超声、CT/MRI(评估肿瘤范围和转移)。
治疗原则
疾病 | 治疗方法 |
---|---|
甲状腺髓样癌 | 手术(全甲状腺切除+中央区淋巴结清扫),靶向治疗(如凡德他尼)。 |
嗜铬细胞瘤 | 手术切除(术前需α和β受体阻滞剂准备)。 |
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| 手术切除增生或肿瘤的甲状旁腺。 |
如何预防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?
基因筛查:家族成员应进行RET基因检测。
定期随访:携带突变者需定期监测相关肿瘤指标。
预防性甲状腺切除:根据突变风险等级决定手术时机(如MEN2B建议1岁前)。
关键点
MEN2是一种遗传病,家族史至关重要!
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。
个体化治疗需多学科团队(内分泌科、外科、遗传科)协作。
若有疑似症状或家族史,尽早就医,进行基因咨询和检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