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?它是如何发生的?
发布时间:2025-07-04
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定义与发生机制
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(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, PVR) 是一种严重的视网膜疾病,特征是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内形成纤维细胞性膜,导致视网膜皱褶、僵硬,最终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。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如何发生的?
PVR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,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:
1. 细胞增殖和迁移
视网膜色素上皮(RPE)细胞:在视网膜损伤或脱离后,RPE细胞从 Bruch膜脱离,迁移到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腔。
胶质细胞:视网膜内的Müller细胞和其他胶质细胞被激活,参与瘢痕形成。
炎症细胞: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,释放炎症因子促进纤维化。
2. 细胞外基质沉积
增殖的细胞分泌胶原、纤维连接蛋白等基质成分,形成收缩性膜。
这些膜收缩导致视网膜皱褶和固定皱襞。
3.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作用
TGF-β、PDGF、VEGF等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。
炎症因子(如IL-6、TNF-α)加剧组织损伤和纤维化。
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典型症状
视力下降:程度取决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位置。
视野缺损:对应视网膜脱离区域出现暗点或视野缩小。
闪光感: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导致光幻觉。
飞蚊症:玻璃体混浊或出血引起眼前黑影飘动。
诊断方法
眼底检查:直接或间接检眼镜可见视网膜固定皱襞、星状皱褶或漏斗状脱离。
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: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层间分离和增殖膜。
超声检查:用于玻璃体出血或白内障等屈光介质混浊时评估视网膜状态。
治疗原则
治疗方式 | 适用情况 |
---|---|
玻璃体切除术 | 清除增殖膜和牵引,复位视网膜。 |
气体或硅油填充 | 维持视网膜复位,促进愈合。 |
药物治疗 | 抗炎药(如激素)、抗增殖药(如5-FU)辅助治疗。 |
如何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?
及时治疗视网膜裂孔或脱离:避免进展为PVR。
控制眼内炎症:减少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的风险。
定期随访:高风险患者(如外伤、多次手术史)需密切监测。
关键点
PVR是视网膜脱离的严重并发症,需尽早干预。
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,但复发率较高。
个体化治疗策略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。
若有疑似症状,尽早就医,避免永久性视力损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