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Rh血型不合溶血病?它是如何发生的?
发布时间:2025-06-24
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定义与发生机制
Rh血型不合溶血病(Rh incompatibility hemolytic disease) 是一种由于母亲和胎儿之间Rh血型不合,导致母体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性疾病。这种情况最常见于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。
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如何发生的?
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主要与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Rh阳性红细胞的反应有关,具体过程如下:
1. 初次接触
常见情况:Rh阴性母亲首次怀有Rh阳性胎儿。
原因:
在分娩、流产或某些妊娠并发症(如胎盘早剥)时,胎儿Rh阳性红细胞可能进入母体血液循环。
母体免疫系统识别这些红细胞为外来物质,产生抗Rh抗体(IgM型,不通过胎盘)。
2. 二次接触
常见情况:Rh阴性母亲再次怀有Rh阳性胎儿。
原因:
母体免疫系统迅速产生大量抗Rh抗体(IgG型,可通过胎盘)。
这些抗体穿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,攻击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,导致溶血。
3. 溶血后果
贫血:胎儿红细胞被破坏,导致贫血。
黄疸: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,导致新生儿黄疸。
水肿: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和全身水肿(胎儿水肿)。
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典型症状
胎儿期:通过超声可能发现胎儿水肿、肝脾肿大、羊水过多。
新生儿期:
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。
贫血、苍白。
肝脾肿大。
严重者可出现核黄疸(胆红素脑病)。
诊断方法
产前筛查:Rh阴性孕妇定期检测抗Rh抗体滴度。
超声检查:评估胎儿水肿、肝脾肿大等。
羊水检查:测量羊水中胆红素水平。
新生儿检查:血型、Coombs试验(检测抗体附着在红细胞上)、胆红素水平等。
治疗原则
阶段 | 治疗方法 |
---|---|
产前 | 宫内输血(严重贫血胎儿)、提前分娩。 |
产后 | 光疗(治疗黄疸)、换血疗法(严重病例)。 |
预防 | Rh阴性母亲在分娩、流产等后72小时内注射Rh免疫球蛋白(抗D免疫球蛋白)。 |
如何预防Rh血型不合溶血病?
Rh阴性孕妇:定期检测抗Rh抗体。
注射Rh免疫球蛋白:在妊娠28周、分娩后、流产或宫外孕后。
避免不必要的输血:确保Rh阴性个体接受Rh阴性血液。
关键点
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通过预防措施有效避免。
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胎儿和新生儿至关重要。
Rh阴性孕妇应密切随访,及时注射Rh免疫球蛋白。
若有疑似症状,尽早就医,避免延误治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