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血性坏死诊疗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9-06
缺血性坏死诊疗指南
缺血性坏死(也称为骨坏死或无菌性坏死)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导致骨组织死亡的疾病,常见于股骨头、腕骨、膝关节等部位。以下是基于临床实践的诊疗指南概述:
1. 诊断
病史和体格检查:评估风险因素(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、酗酒、创伤、镰状细胞病)、症状(如疼痛、关节活动受限)。
影像学检查:
X线:早期可能正常,晚期显示骨塌陷或关节间隙变窄。
MRI:金标准,可早期检测骨髓水肿和坏死区域(T1加权低信号,T2加权高信号)。
CT扫描:评估骨结构细节和塌陷程度。
骨扫描:辅助诊断,显示 increased uptake in affected areas。
实验室检查:排除其他疾病(如感染、炎症性关节炎),可能包括血常规、炎症标志物。
2. 分期
常用Ficat和Arlet分期系统(0-IV期):
0期:无症状,影像学正常。
I期:MRI异常,无X线变化。
II期:X线显示囊性变或硬化,无塌陷。
III期:新月征或早期塌陷。
IV期:关节塌陷和骨关节炎。
3. 治疗
非手术治疗:适用于早期病例(I-II期)。
减少负重:使用拐杖或助行器,避免高强度活动。
药物治疗:止痛药(如NSAIDs)、双膦酸盐(可能延缓进展)、抗凝治疗(如有血栓风险)。
物理治疗: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 strength。
手术治疗:适用于进展期或保守治疗无效者。
核心减压:钻孔减压,促进血管再生,用于I-II期。
骨移植:自体或异体骨移植,支撑坏死区域。
血管化骨移植:带血管的骨移植,改善血供。
截骨术:改变负重轴线,减轻压力。
关节置换:全髋或全膝置换,用于晚期(III-IV期)以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。
4. 预后和随访
预后取决于分期、部位、患者年龄和 comorbidities。早期干预可改善 outcomes。
定期随访:每6-12个月影像学评估(MRI或X线),监测进展。
生活方式调整:戒烟、限酒、控制 underlying conditions(如糖尿病、高脂血症)。
本指南基于循证医学,具体诊疗应个体化,建议咨询骨科或风湿科专家进行多学科管理。